在犯罪学交叉学科发展推进会的致辞
万春
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
(2025年6月28日)
尊敬的王牧教授、刘艳红校长,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推进会,也预祝会议取得成功!今天的议题比较学术,作为实务工作者,谈此话题并非我所长。但既然接受邀请参会,也就借此机会,谈两点肤浅看法。
一是,当前犯罪学研究,要将建构中国自主的犯罪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十分重要任务
犯罪学是刑事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有质量的犯罪学成果,将为国家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完备管用的法律规范、精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经过数代犯罪学人不懈努力,我国犯罪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犯罪预防控制和刑事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也要看到,总体来说我国犯罪学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影响力还不够大。从学科发展看,犯罪学研究尚不如刑事规范研究那么活跃、那么深入,成果数量和影响力偏小,专门从事犯罪学教学研究的学者队伍规模也比较有限。从治理实务看,犯罪学研究对刑事政策制定和立法司法的贡献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形成重要影响。注重发挥犯罪学理论指引作用,以科学方法准确评估把握我国现阶段犯罪活动态势规律,推动法治、德治、自治协同发力进行治理,还没有形成社会性自觉。因此,亟待我们犯罪学工作者发奋图强,通过加强犯罪学学科建设,深化理论与实务研究,让学界和实务界切身感受到犯罪学魅力,进而使犯罪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我国犯罪学研究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犯罪治理道路。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总结提炼我国犯罪学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判断、范畴、理论,建构中国自主的犯罪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在学科发展上,既要大力加强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犯罪学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犯罪治理实践的研究,为推进犯罪治理现代化提供直接有效的学理支撑。要很好研究总结我国历史上防控犯罪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深入总结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治理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将之升华为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理论和学说。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中国自主的犯罪学话语体系,准确表达中国特色犯罪治理的学理和经验。还要以开放包容姿态加强国际交流,研究域外犯罪学成果和治理措施,为完善我国犯罪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他山之石;同时向世界准确传播中国犯罪治理成功经验和犯罪学优秀成果,扩大中国治理智慧中国治理方案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推进犯罪学交叉学科建设,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犯罪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犯罪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有着主观、客观、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犯罪治理则需要因应不同犯罪类型及其主体、成因等特点,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策略,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防控。这决定了犯罪学研究在视角和方法上必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性和实证性。犯罪学者需要融合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我国特定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阶段的犯罪现象及其成因、特点和发展态势,找到规律性,进而探求有效防控矫治的对策策略、方法措施。在同犯罪作斗争的刑事科学体系中,犯罪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为刑事政策学、刑法学、刑诉法学以及刑事司法学研究提供犯罪学理论基础。因此,犯罪学既要坚守本学科的独特方法和独立价值,防止等同于刑法学等规范科学研究,也不能囿于己见,而是要立足刑事一体化,与其他刑事科学紧密结合相互借鉴开展研究。
犯罪治理是跨领域且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决定了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在犯罪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犯罪学者必须关注当前犯罪防控及刑事司法状况,积极运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知识和新技术手段,加强对犯罪治理和刑事司法真情况真问题真规律的深度挖掘和实证分析,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最近,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中国刑诉法学研究会、中国犯罪学学会以及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共同商定,从今年起每年联合举办一次研讨会研究当前犯罪治理热点问题,今年首次研讨会由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牵头举办,将聚焦刑事政策问题研究。此举,是着眼刑事一体化推动犯罪治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推进犯罪学学科建设发展,是巩固发展中国自主的犯罪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犯罪学学会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犯罪学专业或课程,培养犯罪学师资和本硕博人才,建设犯罪学实验室,主办犯罪学论坛和学术刊物,开展犯罪学国际交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是我国犯罪学教学科研重镇,有专门的犯罪学研究所和一批颇有影响的犯罪学者,“法大犯罪治理论坛”业已成为国内知名学术平台。中国犯罪学学会积极支持中国政法大学申报创建教育部犯罪数智化治理实验室。今天召开的推进会对于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犯罪学学科体系很有现实意义,感谢邀请我参加会议,聆教各位专家学者的思想火花,也期待着犯罪学交叉学科发展取得预期硕果!
谢谢!